工大人 >

浦东开发建设的亲历者——芮晓玲校友

时间:2021-04-23 来源:校友会办公室 作者:校友会办公室

芮晓玲:女,1956年11月出生,安徽安庆人。合肥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1977级校友,上海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合肥工业大学校友(上海)科技创新发展联盟常务副总召集人。曾任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局建筑管理处副处长、处长;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党建督察员、监事长;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2020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莅临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30年来,浦东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核心竞争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性跃升。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芮晓玲校友作为“老开发”接受访谈

我校1977级工民建专业校友芮晓玲就是这次伟大建设的亲历者。在上海市“接续浦东三十年奇迹,再谱上海‘十四五’华章”的青少年教育活动中,芮晓玲校友作为两位浦东“老开发”之一接受了访谈,将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变迁徐徐展现。

芮晓玲校友在访谈活动现场

01热土令人心驰神往,浦东广聚天下贤才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领域创新海内外人才集聚制度,全链条打造人才创新创业事业平台,全方位优化居住、医疗、教育和文化等配套服务,形成了全球高端人才集聚、海内外人才交流融合、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国际化人才高地。

浦东开发开放前后对比

1993年1月15日,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伊始,上海各大报纸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浦东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党政干部。”浦东本次打破体制藩篱(报考者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身份限制,竞聘岗位设科、处、局三级)向全国公开招聘40名党政干部,引起了全国、乃至东南亚、欧美等舆论的关注。日本著名的NHK 电台还专门派出了报道组,对这一公开招考官员的全过程做了跟踪采访。

1993年1月26日,芮晓玲在上海过春节,看到了电视新闻“浦东面向全国公开招干”,但报名日期己截止。回杭州后她犹豫再三写信至浦东组织部报名,没想到两周后就收到了接受报名的手写回信,随信还附上了招考启示和报名通知。这让芮晓玲深受感动,更坚定了参加浦东开发建设的决心。其后,她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干部考察和体检等,于1993年5月上岗担任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局建筑管理处副处长,试用期一年。

芮晓玲校友1995年工作照

芮晓玲通过浦东面向全国公开招干,从位于杭州的机电部第二设计研究院来到浦东新区城建局,既是对浦东开发这片热土的向往,也感动于浦东广招天下贤才的温度。

  

02创新转型驱动发展,改革先行敢闯敢试

创新,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引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恰是浦东精神的内核所在。围绕着创新与转型,浦东迈出的每一步都引人关注。

浦东开发初期,资金、规划、建设等方面遇到的都是新问题,无参照样本,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陆家嘴中心绿地前后对比照

芮晓玲在谈起浦东开发建设工作中一次处理建筑质量安全事故面临的挑战时说:“当时事故发生地所在区域有17幢高层建筑,当时在建有8栋高层,并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单体间距小,规划红线距离都在15米左右;二是工期接近,都要求1995年底完成;三是这些在建高层都是全国支持浦东早期开发建设的省部楼(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面向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市的引资政策,以解决早期开发的资金需求和开发形象),所引发的问题是相邻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施工相互影响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

“发现问题,就要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机制”,这是时仼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上海市赵启正副市长了解事故调查情况后的要求,也是破解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只有创新管理机制,才能有效解决并预防新问题的发生。

处理类似事故靠单一行政命令(停工整改等)和单一的技术手段(指挥不动)显然是不行的。必须组建行政、技术一体化的协调组,探讨行政负责与技术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新机制。

在芮晓玲等人的建议下,局领导下达文件组成了一体化协调组,即由上海市权威专家问诊把脉出方案,城建局用行政性文件下达给事故双方,质量安全监督部门监督执行。在这个一体化协调组中,她担任行政负责人。

此协调组坚持了一年多,解决和避免了30来幢相邻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施工带来的问题和事故,规范了施工技术管理,保障了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随后起草、并于1994年7月由城建局颁布管理办法,为上海建设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时仼建设部总工程师的许溶烈评价这个一体化课题“在建设管理和施工技术上开创了新路子,部分工程在技术方案方面有较大突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浦东90年代中后期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每年在建高层多达250幢左右(其中超高层近1/2),管理上的创新在浦东建设领域比比皆是。

30年来,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国际期货品种到第一家知识产权法院等,浦东在全国创造了50多个“第一”。这些“第一”就像种子,播洒在改革的试验田里,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也烙刻下先行者敢闯敢试的足迹!

陆家嘴核心区开发前后对比照

50多个全国首创中,芮晓玲参与了其中的5个(不含工作上的创新),这些都成为她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03“功成必定有我,功成未必有我”

芮晓玲在浦东新区多个岗位工作过并担任相关的领导职务,如城建局、建设局、房地局、建设与交通委员会、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她认为,无论在什么岗位,有一种精神和一种胸怀都值得承继,同时要辨证看待“大我”和“小我”,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一种精神即“功成必定有我”的进取精神。不论什么岗位,都有既定的目标和任务。一旦目标和任务确定后,就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哪怕环境艰苦、困难重重,在到达目标的轨迹上,写上一个“大大的我”!

浦东开发初期,党政机关干部的环境与现在大相径庭,无车无房(就是一个创业者),白天奔波在工程现场和各种会议现场,晚上带着文件和资料回出租屋,有时凌晨两点还会接到工程现场事故救急的呼机,在浦东工作,要求高、机构精简、工作量大,她所在的一个局委就相当于市及其他区的六七个局委,她所在的建管处就承担了一个建委的职能,从建筑的初步设计审查到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建设队伍的全过程管理。大家都毫无怨言,为着共同的目标,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这种精神使她得以在艰难岁月中砥砺前行。

一种胸怀即“功成未必有我”的宽广胸怀。一旦阶段性目标达成,不必在意功劳薄里是否有“小小的我”,仍然坚守“坚持浦东开发开放不动摇,一直到建成”的那份初心。她认为,在浦东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论功劳簿里有没有你,你都要继续前进,否则就会辜负初心、忘记为什么而来、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