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人 >

光电产业的领军者——郑铁民校友

时间:2021-03-11 来源:校友会办公室 作者:

郑铁民,汉族,1961年10月生,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半导体器专业,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现任浪潮集团副总裁、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肥工业大学山东校友会名誉会长。

郑铁民校友被评为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杰出企业家、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授予“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中国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中国LED产业领军人物等称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十年贡献奖”等奖项。


2019年郑铁民当选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杰出企业家”,一路走来,郑铁民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始终目标坚定,以自信、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实现事业上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No.1历经艰苦  铸就品质

艰苦的岁月能够铸就坚强、能吃苦的品质。郑铁民以前家里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他的母亲在给家人做饭时,需要掺杂榆树皮和野菜才能填饱家人的肚子。早早懂事的他,在上大学时从来不花家里一分钱。在当时,郑铁民的助学金是每月14.5元,不但要交书本费、吃饭,还要买学习用品。所以当时他就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卖菜票。当时仅有的14.5元助学金的饭菜票,他要卖掉4块钱,用来买笔、书和本子。那时候学校的学生没有现在这么多,学校二食堂中午吃饭的人只有2000人左右。郑铁民从来不去人数最多的窗口排队,不是因为排队的人很多,而是因为卖掉了一部分饭票,要省钱买最便宜的菜,当时最便宜的菜只要5分钱。如果最便宜的菜都卖完了,郑铁民就只能去买份汤,那个汤是清淡的,里面青菜也不多。一个大男生,学习任务又重,只吃青菜和四两米饭肯定不够,于是他就想到早上去捡馒头。当时食堂只有早上提供馒头,中午和晚上只提供米饭。有家里比较富裕的同学早上买多了馒头,就扔在洗碗间的竹筐里,那个馒头一口都没吃,很干净。郑铁民就偷偷捡回来,剥下馒头皮,留到晚上饿的时候再吃。

郑铁民平时做笔记的本子,也都是从老师办公室门外的垃圾里捡的纸张。他一张张捡回来,攒起来,再自己装订一下,把没有写字的一面就做记录本。

长期的营养不良,突然有一天,郑铁民开始咳嗽,并且咳出血来。他赶紧去校医院,医生让去大医院住院治疗。郑铁民听从校医生的建议去了大医院,检查结果是肺结核,这在当时是挺严重的病,在医院住了50多天才好,还好当时的治疗都是免费,但是生活费不够了。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他不得已给父亲的一个朋友写信,告诉他自己生病了。那位叔叔看到信就明白了,立即把他半个月的工资寄给了郑铁民,后来郑铁民的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了。生了这么大的病,郑铁民却不敢跟家里说一声,因为他深知家里的情况,千万不能再给家里添麻烦。后来,他跟母亲提起这件事,母亲心疼的直掉眼泪,他却还安慰母亲不用担心。

郑铁民不怕苦的品质也就在这样的境遇下逐渐形成,吃过了这么多的苦,在以后工作中,再大的困难也就不会打败他了。

No.2目标坚定  勇往直前

郑铁民说:“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步来”。虽然未来有很多不可预见性,但是他有坚定的决心,有决心就能抓住机遇。

1983年大学毕业,郑铁民由于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被分配到山东潍坊华光集团做一名技术员。工作不久,郑铁民就参与了国家重点项目“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版系统”的研制,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作为该系统关键输出设备“激光图文输出机”的总体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他不仅拟定了光、机、电总体设计方案,而且担任全部逻辑电路的设计,在激光图文输出机的设计方面,有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郑铁民列第一位。郑铁民说:“1983年的时候,计算机只能处理西文(英文等西方文字),不能处理汉字,也就没有任何参考,只能自己摸索着干。”虽然科研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他和同事们毫不畏惧,为了完成这个项目,郑铁民跑图书馆,向老工程师请教,搜集相关书籍,夜以继日的学习调研,和同事们共同讨论,并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系统的最终研究成功,不仅是我国排版印刷领域的一大进步,更使得我国的排版印刷由过去“铅与火”的时代走向“电与光”的时代。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汉字印刷刊物的排版印刷都是来自郑铁民及其研发团队研制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1998年郑铁民担任华光科技公司(上市公司)副总经理期间,负责锂离子电池的科研和电池公司的筹建。当时中国的电池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所有的“锂电池”都是一次性电池,没有可充电循环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这不仅是对环境的巨大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郑铁民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展科研合作,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技术。通过与日本TOMAC及ENAX公司合作,引进了日本设备。于2000年创立了“潍坊华光电池有限公司”,组建了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自动生产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送了:“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在潍坊投产”。由于国产锂离子电池的批量投产,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地位,从此每块手机电池由原来的1000多元下降到100多元,进而降低到几十元。


郑铁民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组记者采访

2002年,郑铁民服从市政府的安排,加入山东新立克塑胶有限公司。在担任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的短短20个月内,创建了新型营销模式,把聚脂薄膜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密切结合,大大调动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使公司的聚酯薄膜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2%以上,成为国内同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2003年年底,公司更是实现了应收账款为零的目标,被同行们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No.3执着创新  勇攀高峰

2004年8月,郑铁民在聚酯薄膜行业做得如鱼得水的时候,突然接到市领导的指示,赴济南担任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华光光电”)总经理。上任后,他采取了五项措施: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LED科研激励、扩大毛利较高的650激光芯片产能、调整销售政策。运行三个月后,使得已经连续亏损四年的公司开始盈利。

公司盈利以后,郑铁民便以振兴民族半导体产业为己任,带领企业以致力打造“光电子产业航母”为目标,全方位推行改革创新。并利用“华光光电”的成熟技术,在潍坊创建了“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浪潮华光”)。2011年,浪潮华光被评为中国LED企业百强第二名。到2020年,华光光电的半导体激光器连续15年国内产销量第一,公司成为光电子产业的领头羊,郑铁民校友也被评为“中国LED产业领军人物”


郑铁民荣获中国LED产业领军人物获奖感言

在企业综合治理中,郑铁民始终坚持人才引领、技术驱动,亲自参与了多项科研立项及重大项目,公司科研与创新工作遍地开花。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研发平台5个。公司建成了包括院士、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泰山学者、博士、硕士等160多人的创新研发团队。公司拥有发明专利662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9项,获省级鉴定成果16项,有5项成果分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


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位于潍坊高新区的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多年技术创新的积累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企业登录资本市场积蓄了力量。2016年,企业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为了进一步扩大LD产品研发和生产规模,公司正在筹备登陆创业板的工作。


郑铁民参加华光光电登陆新三板敲钟仪式

肯吃苦,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就是郑铁民校友,光电产业的领军者。他将带领企业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和资本运营的双轮驱动,规范企业运行、借力资本市场、扩大产业规模,争做半导体激光器行业的领军企业,致力于振兴民族产业,以打造中国“芯”为己任,拼搏奉献、执着创新、为中华争光!